吳超明(左)幫助乘客上渡船。受訪者供圖
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
每天清晨,肇慶二塔戰備渡口的渡船上,吳超明早已忙碌起來,檢查渡船設備,把每一位搭渡者安全送達西江對岸。黝黑的肌膚,粗糙的雙手,是他當輪機員留下的工作印記。從事渡運工作32年,他默默堅守,愛崗敬業,樂于助人,被過渡群眾稱贊為“安全使者”。他也因此獲評肇慶市身邊好人。
1990年3月,吳超明加入二塔戰備渡口所,從事渡船輪機工作。90年代初期,渡船還沒有安裝遮陽棚,夏天頭頂烈日,腳踩50多度高溫的船舶甲板,紫外線被水面和甲板同時反射到臉上,刺得火辣辣的痛。冬天寒風凜冽,手腳和耳朵被凍到沒了知覺。
吳超明所在的渡船機艙室,空間狹小,高溫時像個“大蒸籠”,除了不斷涌出熱氣騰騰的蒸汽,還有柴油味,以及“轟隆隆”的機器轟鳴聲,人站在旁邊說句話也聽不清楚。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,吳超明幾十年如一日,從不退縮,毫無抱怨。
身為一名輪機員,吳超明深諳安全的重要性。他一直堅持學習渡船輪機業務知識,把渡船機械設備反復研究透徹,積極參加應急演練,活學活用,根據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果斷采取應急措施,遇到突發事件時臨危不懼,有效應對。
“通過渡船發出的聲音、噴出的煙霧,就能判斷存在的問題,這些都是靠經驗積累的。”吳超明笑著說,最關鍵的還是要像一名瞭望者,時刻觀察船上及周圍環境,以及時應對突發情況。每次出現應急搶險任務,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,憑借豐富的經驗、過硬的業務技能和較強的應急處置能力,出色地完成應急搶險任務。
2020年春運期間,吳超明在渡運靠泊中,主機動力突然發生故障導致渡船失控。面對險情,他迅速反應,立馬進入機艙,采取人工操縱波箱轉換的方式,配合船長操縱指令,合力操縱渡船安全靠岸,使乘客平安離船,并迅速搶修排除了故障。
吳超明愛崗敬業,還樂于助人,是所里出了名的古道熱腸,只要看到群眾有困難、有危險,他都第一時間幫助、實施救援。出于對工作的敬業和對每個過渡群眾的高度負責,吳超明經常說“要對每個過渡群眾負責到底,只要群眾還在船上,就要首先保障他們的安全!這是我的本分,也是我的職責”。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