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風文明示范村——四會地豆鎮水車村。
“多彩文明·玉德四會”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現場。
四會市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文化振興志愿集市(江谷站)活動。
四會市水仙路的《六祖故事》墻繪,弘揚中華傳統文化。
四會經過文明創建,城市面貌大幅提升。圖為四會柑鄉大橋。徐志彪 攝
四會市羅源鎮鐵坑村舉辦農民豐收節活動。丘貴星 攝
2017年11月,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、齊心創建下,四會這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嶺南古邑,一舉獲得“全國文明城市”榮譽稱號。四會市文明創建成效顯著。近年來,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一大批全國先進:四會市城中街道下?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,四會市圖書館、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肇慶四會供電局2個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,李彩金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。此外,龍甫鎮等2個鎮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鎮,大沙鎮等6個鎮被評為肇慶市文明鎮,威整鎮等2個鎮被評為四會市文明鎮……四會文明村鎮創建率達95.93%。
從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,到“耐力比拼”持續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,四會始終堅持創建為民、創建惠民、創建靠民,全面深化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,扎實有效開展常態化文明創建工作,市民文明素質、城市文明程度和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,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增強,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。
文/西江日報記者 吳映霖 通訊員 黃勇
圖/四會市文明辦提供(除署名外)
壯大創建隊伍
促進創建工作長效有序推進
四會成立了由四會市委書記任總指揮、市長任第一副總指揮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,對全市文明創建工作進行總體部署,并成立四會市文明創建服務中心,選優配強文明創建隊伍,組織近5000名黨員下沉社區進行文明宣傳。同時,完善網格管理制度,合理配置網格人員,實現建成區文明創建網格化工作全覆蓋。
日常中,志愿者身穿志愿服,手拿簡易裝備,以黨員志愿者為骨干的各志愿者隊伍出沒在四會的大街小巷,積極投身文明城市的建設中。在居民樓旁,志愿者清理墻面“小廣告”;在人行道旁,志愿者清掃路面積水;在旅游景區里,志愿者耐心地為游客提供服務……志愿服務隊伍成為確保各項文明實踐活動順利開展,提升人民群眾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支撐力量。
2021年以來,四會通過匯集構建“1+16+N”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,在原有13支隊的基礎上增設新的志愿服務隊,吸納更多黨員干部、專家學者、“身邊好人”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到志愿服務隊。各隊伍還結合自身職能優勢開展理論宣講、助學資教等主題活動。同時,四會還積極整合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、社會志愿服務團體共建志愿服務隊伍。截至目前,四會已有在冊志愿者約6.2萬名,志愿服務組織及團體397個,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萬多場次。
強化陣地建設
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全面鋪開
在剛過去不久的中秋節,四會市廣東金田銅業有限公司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里開展了月下斗棋、歡樂投壺、猜燈謎等系列具有濃厚傳統文化魅力和節日氛圍的中秋游園會活動,進一步豐富園區職工精神文化生活。這是四會以產業園為載體、四會市級資源為抓手、園區(廠企)職工為對象,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不斷延伸文明實踐觸角,弘揚文明之風的一個縮影。
近年來,四會因地制宜積極整合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文化館、青少年宮、體育廣場等市級公共文化場所,全面建成集理論宣講、教育服務等主題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。同時,盤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中小學校、科普教育基地、農家書屋等2300多個公共陣地資源,建立市民教育、科技科普等服務平臺,實現市、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三級文明實踐體系全覆蓋。
同時,四會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,開發四會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手機云平臺APP、廣電網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電視平臺,建立電視“大屏”、手機“小屏”匯通的線上宣傳陣地。
此外,四會還致力于15分鐘志愿服務圈的建設,整合全市2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、玉城小屋、窗口單位志愿服務站,打造15分鐘志愿服務圈,為群眾提供優質便利的“家門口”的志愿服務。
豐富實踐活動
文明之花深植四會人心
綠色環保志愿活動進社區,增強市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;戲曲等傳統文化志愿服務進校園,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心靈,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;法治宣傳志愿服務進鄉村,促進市民群眾學法、守法、用法……近年來,多樣主題、多彩形式的文明實踐活動走進四會的鄉村、社區、企業、單位、學校等,吸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,進一步提升其精神文明生活水平。
四會積極將文明實踐與文明城市創建、鄉村振興、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相融合,開展豐富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,提升人民群眾對文明城市創建的參與度,增加人民群眾對四會獨特風土人情的認識,強化人民群眾疫情防控意識。同時建強理論宣講矩陣,開展線上線下主題宣講活動100多場,吸引了5萬多人次參加。四會多方切入,努力讓文明深植群眾心中,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精神文明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為進一步深化、創新文明實踐活動,四會還打造了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,并初步形成“點單、派單、接單、評單”工作閉環模式。從2020年起,四會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圍繞教育、醫療、文化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,聯動16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、17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、20多個社會團體,開展“微微心愿·點點服務”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。通過群眾點單形式,精準滿足群眾對義診、文藝文化、生活用品等需求服務。截至目前,該項活動已提供20類(項)志愿服務,惠及群眾3800多人次。
營造濃厚氛圍
文明之風拂滿大街小巷
“孝當先”“弘揚君子之風”……在四會的大街小巷,隨處可見文明標語和公益廣告。這些富有深刻內涵的標語和廣告不僅裝飾了文明城市,還潛移默化引導市民文明向善、傳遞正能量。
近年來,四會充分挖掘柑桔之鄉著名特產“柑桔”的文化內涵,設計“文文”“明明”兩個卡通形象作為宣傳大使,并設置一批內容新穎、富有地方特色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“中國夢”等公益廣告,營造濃厚的文明氛圍,在日常中感染人民群眾,做到美好向善。
今年以來,四會一方面強化市政管理,從解決“臟、亂、差”問題入手,常態化開展整治“六亂”現象專項行動,集中對四會部分重點區域進行市容環境大整治,并投入50多萬元梳理整改通信光纖線路、供電線路430多條;加強市區路面、路燈、綠化花基、人行道等設施維護,期間投入170多萬元維護路燈設施建設;清理堵塞排水設施約400處,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282公里,改造危橋7座。
此外,四會還做好公共交通文明配置,推動建設公交首末站、新型公交候車亭等,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%,并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02輛,新建50個公交電子站牌。城市環境更加干凈舒適便捷,充分展現文明城市的創建成果。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